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美國對大陸發起的半導體大戰,目前仍無停火跡象。2月8日消息,據南韓媒體PulsebyMaeilBusinessNewsKorea引述業界消息爆料稱,三星電子、SK海力士高層最近已前往美國,希望獲得美國《芯片與科學法案》(ChipsandScienceAct,CHIPSAct)的豁免權,以及延長對三星、SK海力士在華半導體工廠的出口管制豁免期。2022年8月,美國《芯片與科學法案》正式生效。法案明確要求獲得美國“芯片法案”補貼的半導體企業,在未來十年內禁止在中國大陸新建或擴建先進的半導體工廠。這也意味著三星、SK海力士、臺積電等晶圓制造廠商在美國建廠想要獲得該補貼,那么未來10年將難以繼續在大陸進行半導體投資。
2大供應鏈:“中國”or“非中國”
美國上市半導體供應商達爾科技(Diodes)董事長、總裁兼執行長盧克修日前接受日媒訪問時表示,美中關系持續緊繃之際,企業未來必須為分化為“中國”、“非中國”兩大供應鏈陣營做好準備。
日經新聞報導,臺灣出身的盧克修表示,芯片公司必須意識到在做出投資地點等決策時,ZZ因素逐漸大過商業考量。他說,“全世界已經承認,安全的半導體供應是國家安全問題,因此先前對芯片產業和追求低成本的商業思維,并不一定能奏效?!?
他指出,如果芯片安全等同國家安全,那么每個國家都希望能完全掌控,并竭盡全力去做到。展望未來,美國、日本、德國、中國大陸等主要經濟體,只希望加快芯片在自己國家生產的腳步。
盧克修透露對半導體產業未來的看法,“如果生產在中國,將服務于大陸的當地市場,而在非大陸地區生產,則用于世界其他市場?;蛟S這樣明確切割不會立馬發生,但企業必須努力應對,才能在新的環境經營下去?!?
他強調,即使推動這種改變,美中之間的緊張關系不會消失,兩大強權的地緣ZZ紛爭仍是無可避免。盧克修坦言,“我們也必須為自家的芯片封裝和測試找尋替代生產基地?!?
美國的施壓和合作
美國的小動作從未停止,在與荷蘭、日本達成“神秘協議”限制對華出口芯片之后,其又找上韓國和印度。
據Firstpost此前報導,韓國與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貿易關系雖然非常穩固,如今卻因美國致力于全面限制中國大陸的科技實力而備受壓力。有韓國專家表示,若美國決定制裁與中國大陸做生意的韓國半導體業者,將使得韓國難以與之對抗,因為美國握有很多核心科技專利以及眾多關鍵設計工具、設備和材料供應商,特別是對先進制程至關重要。
除了韓國,印度也成為美國拉攏的新對象。
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(GinaRaimondo)周三(8日)表示,美國正在考慮和印度在部分制造業職位上展開合作,以強化對抗我們的競爭力。
雷蒙多在CNBC節目《MadMoney》上表示,她會在3月和幾位美業執行長一起訪問印度,討論兩國在芯片制造方面的合作關系。
美國將這描述為美印關系的“又一個重要里程碑”,而印度也有心在上述產業有所發展。但這真的能夠給印度帶來好處嗎?
據《紐約時報》報道,根據雙方之前達成的協議,美方將努力推動印度建設先進的移動網絡,并尋求在半導體生產方面的新合作,包括幫助印度加強芯片的研究和生產、解決監管障礙以及印度人才赴美工作簽證限制等。
當然,美國絕不會無緣無故為印度在半導體、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提供幫助。至于為何要拉攏印度入伙,懂的都懂。
Related News
相關新聞